
黄茅海跨海通道是继深中通道后我省又一个融通珠江口东西两岸、连接粤东粤西的超级工程。周华东 摄
C 沿线风貌焕新发展向好
记者走访黄茅海跨海通道江门侧沿线发现,各镇各村持续推进黄茅海跨海通道沿线风貌整治提升工作,优化高速出入口景观设计,久久为功建设美丽圩镇、和美乡村,生动展现了江门“百千万工程”的新成效、新气象。
赤溪镇是黄茅海跨海通道到江门的首站,记者在这里发现,沿途新种上了凤凰木、黄花风铃木、宫粉紫荆等树种,让人心情愉悦;长达10多公里的“连心绿廊”环境提升效果也很明显,黄茅海跨海通道赤溪东出入口“大广海湾RCEP经贸科技文化合作交流中心”景观墙、西出入口“滨海客城,能源重镇”的形象标识及周边风貌提升雏形初显,到处焕然一新。
黄茅海跨海通道的终点,正是斗山镇。记者走进广东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区(江门台山)斗山园区,这里立足本地及周边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着力打造“一区三园一基地”,即鳗鱼产业园、丝苗米产业园、麻黄鸡产业园、江门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到处都是崭新的园区道路、在建厂房、繁忙车间,展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记者了解到,广东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区(江门台山)斗山园区目前已落户企业22家,总投资约48亿元;已投产企业10家,2023年产值达46亿元,其中鳗鱼全产业链产值达13.7亿元。位于园区内的广东合兴食用油有限公司是香港合兴集团旗下独资企业,斗山厂区投资总额达10亿元。该公司董事长林荣灿介绍,黄茅海跨海通道的开通将大幅降低企业的运输和时间成本,进一步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同时,便捷的交通将促进企业研发团队与香港总部的沟通与合作,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此外,与黄茅海跨海通道连接的新台高速,为迎接黄茅海跨海通道通车后车流量增大的挑战,已对南延线软基路段进行养护处置,并对标线标牌全面“补妆”,不断提升路域通行环境;新台高速合水服务区西区也完成了升级改造,富有侨乡碉楼建筑特色的服务楼让人耳目一新。

赤溪东收费站前排起车龙。毕松杰 摄
D AI技术协同保障通行安全
跨越14公里的海域,黄茅海跨海通道的通行安全是市民群众关注的重中之重。
“黄茅海跨海通道主线桥梁植入了雷视融合和AI智能分析技术,采用智能融合感知设备,可实现对跨海大桥全要素实时数字孪生展示,能有效减少交通事故发生。”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机电工程施工承建单位广东新粤交通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为管好用好黄茅海跨海通道,确保其“安全、顺畅、舒适、智慧”运行,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建设,作为黄茅海跨海通道的委托营运单位,广东交通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西部沿海分公司精心打造了一支综合指挥、快速反应、协同作战的专业化管理团队,收费、路政、养护、监控等部门人员24小时坚守岗位,构建多部门联动的“多位一体”协同保障体系,全力保障全线运行安全畅通,并与海事、航道、应急等部门建立共建共联机制,共同开展“水路联巡”,提升桥梁的安全管理能力。
此外,黄茅海跨海通道全线布局293个监控摄像设备,实时掌握路面动态;搭建路运一体化、路政电子巡查、雷达事件检测、桥梁防撞预警、交通监控等智慧系统集成平台,以科技赋能,提升管理效能,让广大司乘人员出行更有保障。(文/毕松杰)
黄茅海跨海通道上的黄茅海服务区:
侨乡文化元素拉满,展示江门城市形象新窗口

通车首日,黄茅海服务区吸引众多游客打卡。郭永乐 摄
“我们到服务区后,本想买瓶水、上个厕所就走,却发现这里别有洞天,这完全就是个旅游景区呀!”昨日,珠海市民马先生带着家人自驾来到黄茅海服务区,对这个全新亮相的服务区非常满意。
黄茅海服务区以“碉楼新韵,扬帆起航”为设计主题,融入了侨乡历史文化与地域特色,已经成为展示江门城市形象的新窗口。走进该服务区,仿佛置身于梦幻街区。这里有五邑特色美食区、港澳特产中心、乐驿便利店、网红咖啡馆等区域,能为旅客提供丰富多彩的体验。不仅如此,该服务区还精心构建了侨乡文化长廊,将侨乡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底蕴展现得淋漓尽致。
走进服务区的侨都江门微展厅,你可以快速了解侨都江门:侨乡美食菜单介绍了陈皮宴、海晏牛杂等特色美食,告诉你来江门该吃什么;全域旅游导览详细罗列了江门众多景点,详细展示崖门战场、海丝古迹、蔡李佛拳、泮村灯会等侨乡地方特色与文化,为过往旅客提供“沉浸式”的地方文化体验之旅。
“走进服务区后,我发现江门有这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了解。”黄茅海服务区浓厚的侨乡文化氛围令珠海市民彭先生眼前一亮,他表示将向更多朋友推荐江门。
服务方面,黄茅海服务区同样做足功夫:区内规划了超400个停车位、40条新能源充电枪及加油站,能满足各类车辆需求;公共卫生间设置了372个厕位及无障碍卫生间、第三卫生间和母婴室等贴心设施,能确保旅客享受便捷舒适的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服务区的卫生间是可根据人流量变化,灵活调整厕位配置的“潮汐公厕”。当锁住男卫一侧的潮汐门时,厕间就调整为由女士使用,可实现男女厕位快速转换,既缓解厕位紧张状况,又能保证私密性,让过往旅客享受细致入微的关怀与便捷。(文/朱磊磊)
25年来江门对澳门进出口总值超120亿元
12月9日,江门海关发布了澳门回归以来,江门与澳门之间的进出口贸易概况。江门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米袋子”“海鲜铺子”,25年来对澳门累计进出口总值达120.4亿元,年平均增长4.7%,为澳门的民生需求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文/凌雪敏 通讯员/江关宣)
江门200多栋历史建筑有了3D身份证
江门市首次历史建筑数字化建档工作近日完成。此次建档覆盖全市157处共计200多栋历史建筑,为其逐一打造了独一无二的3D身份证。
据了解,特色历史建筑遍布五邑大地,这些建筑不仅结构复杂,而且往往与周边的农居相互交融,给传统的测绘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文/张浩洋 潘伟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