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中国女孩的文化漂流之旅


来源: 法国青年网   时间:2021-07-16 11:18:05





1.jpg

        在浙江宁波文化界,有一个90后女孩,做过乡土文化发掘者,写过网络小说,干过电影编剧,在年轻人把“内卷”挂在嘴边的今天,她已经把思维放大到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用她自己的话说,目前,这就是“非主流”。而她最新的职业选择,更是让宁波文化界熟悉她的人“大跌眼镜”。原来,她在宁波闹市区开了个西洋文化博物馆,分享欧洲油画、瓷器、古董珠宝等以及背后悠久而深厚的文化历史背景。

        卢巧,浙江宁波宁海人,典型的江南女孩。在她那1000多平方的博物馆里,卢巧来回穿梭,大部分时间是在客串解说员角色,讲解对象有游客、学生、古董爱好者等等。“有人问我,馆里陈设着来自西方的古董瓷器、传承了几百年的钻石、祖母绿、老蜜蜡这些东西,这么贵重,就为了大部分时间就是给人看?那,如果为了赚钱,干嘛要开博物馆?开个上百平米的店面不就行了?还省房租。我的回答是,开博物馆,首先还是为了中西文化的科普交流。”卢巧认为,宁波闹市开的西洋博物馆,要为中西方文化交流搭建桥梁,让中国人更了解真实的西方。

        博物馆里,陈设最多的还是老蜜蜡。老蜜蜡是一种亿万年前与恐龙同时期的松脂的化石,因“色如蜜,光如蜡”而得名,属于琥珀蜜蜡的一种,因为是早期开采出来,切割打磨抛光好的成品,经过自然氧化很久的年份,经过玩家几代人的长期佩戴把玩跟空气产生氧化后变成深黄色、橘红色的蜜蜡。而在卢巧眼里,老蜜蜡是一种深深渗透进中西文化肌理的古董,“谈到老蜜蜡,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大门豁然打开了,可以追溯到汉代之前,我们就收藏了全国可能最多的古董级蜜蜡,各种类型,各个时期,各个国家,可以说一条中西方文明交流的脉络可以触摸到……”

        “老蜜蜡很早就从波罗的海、中东等地方,传入中国,中国的古书《山海经》说‘佩之无瘕疾’,意思是经常佩戴不容易生病。按照传统医学的观点,它是一种良药,可安神、利尿、治疗风湿病。而老蜜蜡在藏传宗教里用做佛珠。老蜜蜡在岁月的沧桑中形成,默默凝结了千年的精华。好东西,都要经历时间的检验,传承的时间越久越好,但是中国人目前绝大部分没有见过真的,只停留在课本上的知识,科普工作可谓任重道远。。”卢巧对来博物馆里参观的人说。

2.jpg

        国内西洋博物馆,主打老蜜蜡的并不多,而卢巧的博物馆,每一样老蜜蜡“都是一段故事”。有不少老蜜蜡,是来自摩洛哥、德国、波兰、俄罗斯等国家的私人收藏馆。“老蜜蜡的生命力,在于在几代人之间流传,它镌刻了岁月的温度,记录了文化传承。从数百年传承开始,它就获得了身份,每一个都是独一无二的。中西方人都喜爱。”

        卢巧戏称,自己有一个很大的心愿,就是热爱跳广场舞的有闲的大妈,能多到自己的博物馆看看,哪怕是在这里多消耗点时间。“中国人,在购买珠宝、奢侈品上,举世闻名,其实追求奢侈品,还不如追求有文化内涵物件的的情感维系,比如你收藏一件油画,一件瓷器,一件古代的珠宝,它维系的是几代人的情感,它可以代代相传。既留给子孙后代财富,又留给他们家族的独特记忆和感情,等到以后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实在不行也可以拿出去变卖了。”

        开西洋博物馆,卢巧主要还是想推动中西方文化交流,促进“文化互鉴,交流双赢”。她指着馆里的“镇馆之宝”一件德国古瓷说,瓷器技术在18世纪是从中国传到西方的,一传到西方就成了西方人的挚爱,三百多年了,他们也一直努力制作和拓展瓷器新领域,并且发明了骨瓷,骨瓷技术现在也被中国景德镇学习,“璀璨的人类文明,是在交流互鉴中不断升华的”。

         一般认为,开古董博物馆,得有高深鉴赏水准,甚至是领域专家,那么90后中国女孩卢巧,怎么就能独自开起这个门槛极高的西洋文化博物馆呢?这来自一段与北非东欧国家的“传奇邂逅”。

        卢巧大学毕业后,即回到家乡宁波,成为一名中学教师,世俗意义上的“铁饭碗”。2015—16年的时候,每个暑假寒假她都会去北非,她会组织一些中国朋友在那边游历旅游,她也因此记录了当地一些历史。2016年底,卢巧辞掉了教师编制,专门在地中海一带国家打拼。

        在此期间,她认识了北非最大的私人博物馆家族的馆长穆罕默德先生,她凭借着从小累积的对于历史文化以及文玩丰富的知识,对馆长所收藏的六万多件藏品以及各个藏品馆进行点评,赢得了这位收藏大家的认可。

        “当我们走进刺绣馆的时候,我将北非的刺绣与中国传统刺绣进行比较,因为我对于刺绣的各种针法都有所了解。当走进木雕馆的时候,她又将家乡一些木雕大师好友的作品与老馆长进行分享。后来,馆长感叹道,没想到你这么年轻,却对艺术还有历史文化了解得这么多,中国的年轻人真的很了不起。最后,馆长打开九把锁,两道非常厚重的铜门,请我走进了国王和亲信大臣才能进入的宝石馆,我看到那些国王和王妃佩戴的贵重饰品,突然强烈感受到带着岁月印迹的古董的非凡魅力,我要从事与之有关的职业。馆长穆罕默德先生他2007年受邀来中国故宫参加世界文物专家文物修复和鉴定学习班,他对中国文化有深刻的情感,他希望我可以搭建中西文化的桥梁。感念知遇之恩,我把这当成了使命。”卢巧说。

 

        2019年底,卢巧回到中国,在家乡宁波,筹资开起了西洋文化博物馆。“现在和穆罕默德先生,以及德国等国家级专家紧密联系合作,让西方古董漂洋过海来到中国,躺在馆里让更多人感受到人类文化精华的魅力。现在中国进入了盛世,大家都在说中国文化自信,自信的前提是多元文化互鉴,吸收全人类优秀文化精华,我愿意为此效微薄之力。”这个90后女孩自信一笑。

 

        宁波大学潘天寿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的潘垒教授,非常认可通过这样的方式建立中西方的文化交流桥梁,认为“当下的中国需要向西方传递中国文化艺术的思想和工艺,而中国人也需要比较清晰全面地了解西方的文化艺术,避免收藏误区”。卢巧也持续和宁波大学、宁波海曙外国语学校等合作,在各年龄段的学生中开展科普活动,让家长和学生一起学习如何分辨真正的琥珀、学习如何欣赏油画。活动在各类学校和博物馆内开展,以真实准确可触摸的展品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法国青年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13804373525。

今日要闻

(两会声音)全国政协委员娜木拉:推动设立“中华民族团结日”,深化民族团结教育 (两会声音)全国政协委员娜木拉:推动设立“中华民族团结日”,深化民族团结教育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法国青年网